1.青岛为什么被称为奥帆之都?
2.第30届奥运会在哪
3.求青岛的资料,急!事后重赏100!
青岛为什么被称为奥帆之都?
作为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的举办城市,青岛已经着手进行全面规划,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突出“新青岛、新奥运”的主题,充分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实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帆赛的目标。充分利用青岛“山、海、城”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市特点,做足海上运动的文章,建设亚洲一流、国际先进的海上运动基地,展示青岛“海上奥运”的特色,将青岛打造成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国际帆船中心位于青岛市东部新区浮山湾畔,在北海船厂搬迁后的原址建设,整个项目实现了市场化运作,所有设施充分考虑了赛后可持续利用。
青岛国际帆船中心奥帆赛必备设施包括:奥运分村、运动员中心、行政管理中心、场馆媒体中心、后勤供给与保障中心,以及测量大厅、陆域停船区、下水坡道、主防波堤、次防波堤、奥运纪念墙码头等配套设施。
青岛国际帆船中心于2006年建成,承担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和第12届残奥会帆船比赛,并满足青岛市打造“帆船之都”和赛后开发、旅游的需要。
第30届奥运会在哪
第三十届现代奥运会
2005年,伦敦成功申请30届现代奥运会,正在筹办中。 大伦敦地区被分成了三个区 奥运区 —— 奥体公园就是在伦敦东部斯特拉特福德的垃圾场和废弃工地上建起来的,园内有奥运体育场、水上运动中心和奥运村。 河区 —— 沿着泰晤士河共有五个主要场地,其中有The O2 Arena(以前的千禧穹顶)、ExCel Exhibition Centre(展览中心)。 中心区 —— 包括了温布利球场和海德公园。 除此之外,有部分比赛需要在其他城市举行的,如赛艇和帆船这两项运动将在英格兰东南部海岸多塞特的韦茅斯举办。 伦敦还要对交通设施进行许多升级改造,以适应奥运会期间大量涌入的人潮。2012年伦敦奥运会网站有更多关于交通设施的内容。 奥运官方标志 2012年奥运会的官方标志由品牌咨询公司沃夫?奥林斯(Wolff Olins)设计,已于2007年6月公布。这个标志中有多个颜色,而且是第一次将奥运会和残奥会的标志合二为一。 一次可持续性的奥运会 英国制定了一些计划要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办成一次可持续性的奥运会。所以,2007年1月成立了2012年伦敦奥运会可持续发展委员会(The Commission for a Sustainable London 2012),来协助达到这个目标。
求青岛的资料,急!事后重赏100!
中国青岛
目录
1、地理与历史
2、经济与发展
3、城建与规划
4、交通与通信
5、科技与教育
6、文化与卫生
7、旅游与观光
8、生活与环境
9、青岛与奥运
10、青岛与世界
11、重要节会活动
12、重要咨询电话及主要网站
13、卫星城市概览
地理与历史
中国东部重要的海滨城市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
青岛是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获得“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是首批全国文明城市。
青岛是全国两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
青岛是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
青岛荣获2005年“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青岛是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帆船比赛举办城市,是中国的“帆船之都”。
青岛是中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和8个国际会议城市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外贸口岸之一。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海洋科研基地。
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青岛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是一座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全市海岸线(含所属海岛岸线)总长为870公里,其中大陆岸线730公里,占山东省岸线的1/4。海岸曲折,岬湾相间。
青岛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总人口 740.9 万,其中市区 1159 平方公里,人口265.43 万人。
青岛地处北温带季风区域,属温带季风气候。市区由于海洋环境的直接调节,受来自洋面上的东南季风及海流、水团的影响,故又具有显著的海洋性气候特点。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缓慢,较内陆迟1个月;夏季湿热多雨,但无酷暑;秋季天高气爽,降水少;冬季风大温低,持续时间较长,但无严寒。
历史沿革
青岛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一。6000年以前这里已有了人类的生存和繁衍。东周时期建立了当时山东地区第二大市镇--即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三次登临现位于青岛胶南市的琅琊台。秦代徐福曾率船队由琅琊山起航东渡朝鲜、日本。汉武帝曾在现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的不其山“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胶州湾畔女姑山祭天拜祖设立明堂9所。清朝末年,青岛已发展成为一个繁华市镇,昔称胶澳。
1891年6月14日(清光绪十七年),清政府在胶澳设防,是为青岛建置的开始。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强占青岛。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1月,日本侵占青岛,取代德国对青岛进行军事殖民统治。1919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五”便是以“收回青岛”为起因。1922年12月10日,中国收回青岛,设立胶澳商埠督办公署,直属北洋政府。1929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1986年青岛市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赋予相当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被列为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
经济与发展
青岛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和不断进行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现已形成了电子通讯、信息家电、化工橡胶、饮料食品、汽车船舶、服装服饰六大支柱产业。初步核算,2005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GDP)2695.5 亿元,增长 16.9 %,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174.64 亿元,增长 0.4 %;第二产业增加值 1399.75 亿元,增长 20 %;第三产业增加值 1121.11 亿元,增长 16 %。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为 6.5 :51.9 :41.6 。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城市中居第 10 位,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居第 4位。
2005年全市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6.34 亿元,增长 35.1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 203.06 亿元,增长 23.4 %。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城乡消费品市场态势活跃。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 800 亿大关,达 865.91 亿元,增长 15.8 %。
2005年,青岛地区(含中央、省公司)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330.22 亿美元,增长 22.4 %,其中,出口额 194.22 亿美元,增长 23.1 %,进口额 136 亿美元,增长 21.4 %。
2005年共批准利用外资项目 2530 项,增长 4.4 %,合同外资 95.45 亿美元,增长 42.1 %。外商直接投资 36.56 亿美元,增长 13.1 %。
青岛与192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截至2005年末,共有 77 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 142个项目。
青岛农业资源丰富,盛产粮油、林果、畜牧、水产品,平度大泽山葡萄饮誉海内外。青岛海区港湾众多,滩涂广阔,土质肥沃,饵料丰富,有多种水生物栖息繁衍,如鲷鱼、黄鱼、鲈鱼、鲍鱼、牡蛎、寨鱼及对虾、干贝、海参、螃蟹、海螺等。
2005年主要农畜产品产量(万吨)
粮食 315.02
其中:小麦 153.55
玉米 147.86
花生 50.39
蔬菜 579.21
水果 73.73
肉类 81.94
其中:猪肉 28.07
禽肉 45.55
牛、羊奶 50.82
禽蛋 38.63
青岛作为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凭借其公平的市场秩序、良好的社会治安、舒适的生活条件、高效的政府工作、完备的基础设施和有保障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等良好的投资生活环境,荣获“企业家满意奖”。
青岛拥有一批中国知名企业,如海尔集团、海信集团、青岛钢铁控股集团、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澳柯玛集团、颐中烟草(集团)、双星集团、青岛广源发集团、利群集团、青岛港(集团)、青岛建设集团、山东绮丽集团等。青岛啤酒已经拥有百年的生产历史;海尔集团是改革开放后迅速崛起的企业,2005年实现全球营业额达1039亿元人民币;海信集团、双星集团、澳柯玛集团等均已成为中国的名牌企业。
青岛,荣获“中国品牌之都”的称号,拥有中国大陆唯一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百强品牌——海尔,另拥有中国名牌产品44种,中国驰名商标15个,有 5 家企业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
青岛市拥有正在快速成长的金融保险业。至2005年末,全市金融从业人员 3.5 万多人。全市共有银行类中资金融机构 20 家,营业性机构及储蓄网点 1180 个;银行类外资金融机构 9 家,其中经营性机构 6 家,代表处 3 家;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和财务公司各1家。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2849.24 亿元,比年初增加 428.15 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2232.8 亿元,比年初增加 319.06 亿元。
全市共有法人证券公司 1 家,证券营业部 39 家,证券服务部 3 家;期货经纪公司 2 家,期货经纪营业部 5 家。境内上市公司 10 家(发行股票 11 只),境外上市公司 2 家; 12 家上市公司已累计融资 124 亿元,股票基金交易额 563.6 亿元;
全市共有内资保险分公司 18 家,保险支公司(营业部) 64 家,营销服务部 82 家;保险经纪公司 21 家,保险代理公司 45 家,保险公估公司 12 家,外资保险分公司2家、代表处 3 家。全年累计实现保费收入 49.57 亿元,比上年增长 4.2 %。
青岛拥有25个海洋科研、教育以及管理机构,全国重点综合性海洋高等学府——中国海洋大学就设在这里;拥有中国国内一半以上的海洋科技人才,是一座集海洋科研、国际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东方海洋科学城。拥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40位。
精心打造“融才、融智、融资”高效融合的引智模式,引智助航作用显得独具特色。近两年来,共实施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119项,引进各类外国专家237人次,组织出国(境)培训298人次。截至2005年底,青岛高校软控有限公司和青岛天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分别被授予国家级引智示范基地,我市还有省级引智示范基地3个,市级工业引智示范基地6个;共有5位外国专家获得国家“友谊奖”,6位专家获得山东省“齐鲁友谊奖”,90位专家获得青岛“琴岛奖”。连续举办了4届的中国青岛·国际化人才创业项目洽谈会通过招才引智促进招商引资,加快构筑国际化人才创业 “人才(融才)-项目(融智)-资金(融资)”高效融合的创业机制,累计达成合作意向989份,正式签订合同116个,其中,招商项目14个、外方投资总额9085万美元。
国家级重点发展区域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地处黄海之滨、胶州湾西海岸,背依环渤海经济圈,是构建“大青岛”战略的核心区域和极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土。
开发区建区以来,遵循国际惯例,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区域环境,累计投资近300亿元人民币,建成了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位于区内的世界亿吨大港前湾新港,拥有中国目前最大的现代化集装箱深水码头,100多条远洋航线连通世界各地。
开发区着力营造适合现代人工作、生活的优美环境,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4%,人均公共绿地32平方米。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2004年成为ISO14000国家示范区,2005年顺利通过国家生态示范区验收。
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投资商关注的目光。截至目前,已有20多个省市,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前来投资,累计总投资90多亿美元。有30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兴办了50多个项目。
围绕建设青岛新型工业化中心区,开发区立足自身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初步形成了家电电子、石化、机械制造、新材料、仓储物流、高新技术等“六大产业集群”,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皆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商务部最新组织的对54个国家级开发区的投资环境综合评价中,青岛开发区综合经济实力、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进入全国前4强,在分类指标中,其社会及环境状况指数列全国第1位,人力资源、供给水平和技术创新环境指数均列全国前3位。
青岛开发区作为青岛新兴的旅游胜地,气候宜人,自然风光旖旎。美丽无比的海滨景色和妩媚秀丽的山水景观,令人流连忘返。薛家岛省级旅游度假区拥有迷人的海滨风光和金沙滩、银沙滩、连三岛、竹岔岛等名胜景点,这里以影视文化传媒产业为主题的综合旅游开发已经正式启动。
青岛保税区
青岛保税区于1992年11月19日经批准设立, 1993年3月29日通过海关总署等部委验收正式运营,是沿黄流域唯一的保税区,具有“境内关外”特性,实行“免证、免税、保税”的特殊政策,主要开发培育国际物流、国际采购、国际商展、国际贸易、出口加工、保税仓储等功能。
2000年以来,青岛保税区不断创新机制,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实行“小政府、大服务”,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成“投资无费区”和“全程免费代理服务区”,在全国15个保税区中率先取得ISO9001和ISO14001双认证。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全国保税区的末位迈入先进行列,已吸引40多个国家和地区3400家企业入区经营,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4个。
2005年,青岛保税区以批复青岛开展“区港联动”试点为契机,创建实施“区区联动”发展新模式,建设以国际交易市场为主体的橡胶、矿权、矿产、棉花、纸浆、建材等综合市场产业体系,全面发挥经济辐射及对外开放示范带动作用;2005年11月11日,“区港联动”试点--青岛保税物流园区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封关运营,青岛保税区迈出了向自由贸易港区转型的坚实一步。未来的青岛保税区将以区港联动为主体,以口岸国际物流为核心,以出口加工与国际商展及市场体系建设为推动力,发展形成国际物流中心、国际商展中心、国际市场交易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心,争取设立保税港,加快向自由贸易港区迈进,建成沿黄流域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5月,同年11月被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2000年成为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之一;2001年被评为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2年通过了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认定;2003年荣获国家科技部“实施火炬计划十五周年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先进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的荣誉称号;创业服务中心通过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的认定、软件园通过了“国家863软件孵化器”的认定,2004年创业服务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优秀创业服务中心;2005年国家通信产业园、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落户该区。
青岛高新区遵循“差异竞争、错位发展”的原则,确立了以软件为核心的电子信息产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为产业重点,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向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的方向发展。吸引聚集了海尔、朗讯、海克斯康、清华紫光、山东东软、爱立信浪潮、健特生物、澳海生物、黄海制药、金谷镁业、帝科液晶、汉缆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新引进了朗讯全球技术支援中心、卡特比勒中国研发中心、IBM软件测评中心、地恩地研发中试生产基地、高校软控研发中心、中船重工725所等39个大企业研发中心,加上入驻该区的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国家海洋局一所等大学院所,青岛高新区已成为青岛市科技资源较集中、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创业环境较好的区域。
青岛高新区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一方面不断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先后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与法国布雷斯特高科技园、韩国京畿道科技园等国际高科技园区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不断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环境,建成了创业大厦、科技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生命科学院、软件园等综合性和专业性孵化器8个,总孵化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初步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
青岛出口加工区
青岛出口加工区地处青岛市对外开放前沿阵地的城阳区。城阳区是青岛市的航空和陆路交通枢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加工基地,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科技进步示范区和新材料产业基地。
青岛出口加工区于2003年经批准设立,同年12月通过海关总署等8部委联合验收,核心区规划面积2.公里,重点发展精密机械、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等“大、高、外”项目。该加工区实行“境内关外”的特殊政策,采用“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通关模式,货物通关方便、快捷,非常适合“大进大出、快进快出”外向型加工企业来区内发展。
青岛加工区成立以来,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推进开发建设,已完成投资8亿元,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九通一平”,建成标准厂房10万平方米,引进了美国泰科电子、德国斯蒂尔动力工具等一批大项目。2005年,青岛出口加工区招商引资规模达3亿美元,在全国13个同批次加工区中列第2位,在全国57个出口加工区中位居前列,开工投产企业10余家。
着眼于发挥青岛出口加工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青岛市“三点布局”城市框架中红岛组团的发展,城阳区依托出口加工区核心区规划设立了配套产业区、辐射带动区和生活服务区,实行四位一体、配套联动、重点突破、全面启动的开发模式,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其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出口加工区,逐步建设成为环胶州湾产业带、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核心区域和承载世界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
青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
青岛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于1999年3月经国家商务部(原外经贸部)、农业部、台办批准成立,是全国海峡两岸经济合作试验区唯一设在县级的试验区。
试验区总面积3166平方公里,试验区中心区规划面积22.4平方公里,加工区处于青岛市“1小时经济圈”以内,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30公里,距青岛前湾港70公里,距胶济铁路10公里,青岛—银川高速公路、同江—三亚高速公路在区内设有出入口,交通四通八达。
试验区坚持以出口食品加工为方向,以科技为支撑,以引进国内外粮油、果品、蔬菜、畜牧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重点,形成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聚集地和先进技术成果的吸纳、消化中心。区内规划设立了食品加工区、综合工业区两大分区。其中综合工业区设有电子工程、纺织服装、机械制造、生物工程等项目区,适宜各类项目入驻。
设区以来,试验区已投入资金2.6亿元,完善了9.公里中心启动区的道路、给水、排污、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有22万伏变电站和日处理2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具备了承接各类项目的能力。
目前,已有来自韩国、日本、美国、比利时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和内地的客商,在区内投资项目60余个,合同利用外资3.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亿美元,利用内资6.6亿元。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技术、机械电子、家具制造等产业初具特色。
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青岛市设立6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即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即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莱西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平度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南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胶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6个开发区设施建设基本配套,优美的投资环境,便利的交通,吸引了众多外商前来投资办厂。
城建与规划
青岛正围绕建设“世界知名特色城市”和“全国重点中心城市”的总目标,大力推进“繁荣青岛”、“平安青岛”、“文明青岛”建设,抓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构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国际大城市框架和全面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三件大事”,加快发展港口、旅游、海洋三大特色经济;着力建设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造船、新材料四大工业基地;积极培育家电、电子信息、石化、汽车、造船、港口等六大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区域性航运中心、物流中心、服务中心、金融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等五个中心。
以“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构建城市的大框架:即以青岛老市区、黄岛、红岛为基本支撑点沿胶州湾环湾发展,通过跨海大桥以及海底隧道和环胶州湾高速路连接成为一个新的主城区;修建从胶南琅琊台到即墨田横岛横贯青岛海岸带的滨海公路,作为城市发展主轴线,将城市东西南北贯穿起来、展开布局;沿滨海公路两侧以组团方式延伸拓展,重点发展田横、鳌山、主城、红岛、黄岛、胶南、琅琊等七个组团,带动周边区域向都市新区方向发展。
实施挺进西海岸战略:积极推进港口西移,加快建设“万国码头”和国际中转港,带动招商引资和大项目建设,在西海岸构建新的经济重心。
建设“五大方阵”:进一步调整生产力布局,在全市范围内确立西海岸、东海岸、胶州湾北岸、城郊区、老城区“五大方阵”的发展格局,并将其与行政布局调整紧密结合起来。
交通与通信
青岛港是著名的天然良港,是中国沿黄流域和环太平洋西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拥有集装箱、矿石、原油和煤炭码头,有通往450多个港口的97条国际航线,每月有419个国际航班发往世界各地。2005年,青岛港全年吞吐量突破1.8亿吨大关,达到1.87亿吨,列中国第五位。其中,矿石吞吐量640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进口原油吞吐量2380万吨,列中国第一位;外贸吞吐量1.4亿吨,列中国第二位;集装箱吞吐量突破600万标准箱,达到631万标准箱,列中国第三位,继续保持世界15强之列;口岸外向度75%,列中国第一位。
青岛航空运输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航空旅客吞吐量555万人次,增长15.43%;航空货邮吞吐量12.3万吨,增长18.1 %。已开通直航东京、大阪、福冈、汉城、釜山、大邱、巴黎(经上海)、欧洲7国(经北京)、新加坡、曼谷以及香港、澳门等19条国际(地区)客货航线,法兰克福航班即将开通。开通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50个主要城市的航线,每周610个航班。
青岛公路交通十分发达,迄今为止,青岛市已建成济青、胶州湾、西流、西流、夏双、潍莱、同三、青银、206国道、前湾港疏港等9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25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六十分之一,占全省六分之一。目前,青岛市高速公路数量、长度、密度和高速公路在所有公路中所占比重等指标均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名列第一,并已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滨海公路是青岛交通体系的主骨架之一,该工程北起青岛即墨市丰城栲栳大坝东端,经即墨市、崂山区、市南区、黄岛区、胶南市,止于胶南市泊里镇柳树底村附近的204国道处。滨海公路总里程约169公里,工程总投资约37亿元,工期2年,计划2006年底建成通车。
青岛邮电通信业务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 97.02 亿元,增长 32.4 %。网络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和提高,2005年互联网用户累计达 84.3 万户,增长 27.7 %,使用时长达到 275.6 亿分钟。通讯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市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20.16万门,增长 6.28 %;市话用户达到 227.48 万户,移动电话发展到 383.64 万户。
科技与教育
青岛科技事业加快发展。2005年全市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438项。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项,省级科技奖励71项。科技市场交易活跃。2005年共成交技术合同项目 1414 项,成交额 4.3 亿元。全年专利申请量 5603 件,授权专利 2341 件。
2005年,全市共有各类大专院校20所,在校学生24.8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9所,在校学生15.39万人。技工学校22所,在校学生3.9万人。基础教育学校1335所,在校生91.59万人。其中,高中学校68所,在校学生13.8万人;初中学校263所,在校学生29.8万人;小学1004所,在校学生47.98万人;初中入学率99%以上。
文化与卫生
青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市共有各类文化机构489处。其中,影剧院29处,**队214个,文化馆(站)172处,博物馆8处,公共图书馆13处,艺术表演团体12个,广播电台1座、5个频率,电视台1座、6个频道,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76.6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60万户。全市出版各类杂志1734万册,出版报纸54897万份。2005年共创作发表文艺作品420篇(件、幅),获得省以上奖励53项。全市共有档案馆14处。
卫生事业协调发展。青岛市是全国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城市,是山东省综合卫生改革试点城市。全市拥有卫生事业机构2632个,其中:医院121个,卫生院98个,疗养院10个,专科防治所(站)5个,卫生防疫机构20个,卫生监督所12所,妇幼保健机构9个,全市拥有卫生专业人员39378人,床位25432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推开,全市共有403.91万人参加合作医疗,农村人口覆盖率达89.4%,村(居)覆盖率达100%。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7.10岁,其中,男性74.13岁,女性80.34岁。
旅游与观光
青岛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海外游客入出中国的主要口岸。青岛三面环海、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加上特殊的历史积淀,使青岛早在20世纪初期就成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旖旎壮美的海滨风景线,起伏跌宕的海上仙山——崂山,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城市风景,具有典型欧陆风格的多国建筑,浓缩近现代历史文化的名人故居,现代化的度假、会展条件,使青岛这座中西合璧,山、海、城相融相拥的城市,成为中国最优美的海滨风景带和海内外著名的度假、休闲、观光、商务、会展目的地。
历史文化与欧陆风情保护区
掩映于秀丽风光之中的众多文化遗产,承载着百年青岛的风雨沧桑和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丰富内涵。多元化的城市历史文化积淀,保存完整的百年老街、欧式别墅区,充满海情、海韵和浪漫色彩的多处海湾、沙滩、海水浴场,形成了独特的欧陆风情区。
青岛历史上遗留下20多个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形成欧陆风韵的城市风貌。代表性的建筑有原德国总督官邸、提督楼、天主教堂、基督教堂和八大关别墅区等。每一座建筑,都写着一段历史,演绎一出故事,很多中外影视片都在这里拍摄过。春秋冬夏,成双成对身着婚纱礼服的新婚夫妇倘佯在八大关和海滨步行道,摄影留念,立下他们的“海誓山盟”,留下他们浪漫温馨的蜜月回味。
日新月异的东部都市观光区
东部新城区是青岛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青岛市市级机关大楼,新城区的标志性建筑——五月的风,以及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场地,都在这片区域。横贯东西的旅游观光的滨海步行道、东海路、香港路和澳门路,串起汇泉广场、中华文明雕塑一条街、五四广场、音乐广场、雕塑园等一系列景点,构筑成一幅美丽的海滨都市旅游景观。
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
错落有致的度假别墅群,沙细坡缓的海滨浴场,海滨雕塑园、海豚表演馆、国际啤酒城、高尔夫球场、国际会展中心、文化博览中心、世纪广场、体育中心等一大批现代文化体育娱乐休闲设施,以及已经开工建设的青岛极地海洋世界、现代艺术中心、游艇帆船俱乐部等项目,使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成为集观光、度假、节会、体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
崂山国家风景区
崂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青岛东部的黄海之滨,由9个风景游览区、5个风景恢复区及外缘陆海景点三部分组成;主峰巨峰海拔1133米,是中国大陆海岸线上最高的山峰,素以“海上名山第一”和“道教名山”而著称,为审定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是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旅游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崂山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历史悠久,古迹荟萃,曾是中国道教重要传播地,有“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之称;山石造型奇特,千姿百态,是“天然雕塑公园”;林木苍郁,生机盎然,不乏古树名花;物产资源丰富,矿泉水、海底玉等闻名海内外。
青岛近郊旅游资源
青岛市郊自然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丰富多彩。千古名胜琅琊台,古台观月、龙湾涌浪,始皇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