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文 我的奥运故事的写作方法
2.可以在龙舟上挂奥运商标吗
3.善埙者,富贵也
4.“埙”最早出现于什么朝代?
5.埙的历史
6.张维良的个人经历
作文 我的奥运故事的写作方法
整个观看过程,可以说是高潮迭起,电子缶、大脚丫、飞天、山水画、活字印刷(“和”)、丝绸之路、七下西洋、国粹、地球、……李宁飞身点火、全场飞鸽……可以说,处处经典,个个震撼,从多个角度、不同形式、多样手笔,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带有浓重中华文化的神韵!
期盼已久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随着开幕式的完美演出盛大开幕了!开幕式上节目滨彩纷呈,大气而古典,这场庞大而又精美绝伦的盛宴,展现了中国的丰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传说,中国人的智慧!
道计时 节目:很让人震撼!一种古老的乐器“缶”,2008个人同时击缶,场面非常宏伟,壮观!
画卷 节目:朗朗的读书声,悠扬的古筝琴声……响彻全场!一幅巨大纸轴徐徐打开,水墨洇开,日月山川,或汪洋恣肆,或灵动轻盈……无论是《清明上河图》的恢宏大气,还是“春江花月夜”的轻盈动人……都非常诗情画意!
文字 节目:刚柔结合,美!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吟诵着《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个场景,一看就是张艺谋的手笔!加上活字印刷表演,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最后呈现出浪漫的桃花,温柔且诗意……
星光 节目:看惯了朗朗独奏,突然多个人,感觉是“画蛇添足”!还不如继续独奏好些……
歌唱我的祖国 节目:56民族团结一致,拥着五星红棋入场……主唱小姑娘唱得不错!
《我和你》节目:主题曲很一般,刘欢和外国女歌手声音很不相配,感觉不能融合在一起,还不如换成孙楠!词也写的一般,还不如“北京欢迎你”!
太极 节目:天人和一,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但我看不太懂……所以体会不深!
点火 :点火的方式很新颖,火炬做得很漂亮,我个人也很喜欢李宁,所以感觉很好!
开幕式中,有一点印象很深!代表中国人民,感谢世界各族人民,在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时,给予我们的帮助!人,就要懂得感恩……
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震撼世界,开幕式很象张艺谋的大片,很多场景,一看就是张艺谋的手笔。很大气,气势宏伟壮观,很喜欢!导演没选错,不愧是中国的首席导演!但很多演员就很一般了……
遗憾:开幕式中,没有看到福娃,也没有看到刘翔……
道计时节目:很让人震撼!一种古老的乐曲“缶”,2008个人同时击缶,场
面非常宏伟!
画卷节目:朗朗的读书声,悠扬的古筝琴声……响彻全场!一幅巨大纸轴徐
徐打开,水墨洇开,日月山川,或汪洋恣肆,或灵动轻盈……无论是《清明上
河图》的恢宏大气,还是“春江花月夜”的轻盈动人……都非常诗情画意!
文字节目:刚柔结合,美!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承载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吟诵着《论语》中
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个场景,一看就是张艺谋的手笔!加上
活字印刷表演,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最后呈现出浪漫的桃
花,温柔且诗意……
星光节目:看惯了朗朗独奏,突然多个人,感觉是“画蛇添足”!还不如继
续独奏好些……
歌唱我的祖国节目:56民族团结一致,拥着五星红棋入场……主唱小姑娘唱
得不错!
《我和你》节目:主题曲很一般,刘欢和外国女歌手声音很不相配,感觉不能
融合在一起,还不如换成孙楠!词也写的一般,还不如“北京欢迎你”!
太极节目:天人和一,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但我看不太懂……所以体会不
深!
开幕式中,有一点印象很深!代表中国人民,感谢世界各族人民,
在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时,给予我们的帮助!人,就要懂得感恩……
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震撼世界,开幕式很象张艺谋的大片,很多场景,一
看就是张艺谋的手笔。很大气,气势宏伟壮观,很喜欢!导演没选错,不愧是
中国的首席导演!但很多演员就很一般了……
遗憾:开幕式中,没有看到福娃,也没有看到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是一个让我期盼已久的时刻,随着开幕式的完美演出盛大开幕了!开幕式上节目滨彩纷呈,大气而古典,这场庞大而又精美绝伦的盛宴,展现了中国的丰厚文化底蕴和悠久历史传说,中国人的智慧!
倒计时节目:很让人震撼!一种古老的乐曲“缶”,2008个人同时击缶,场面非常宏伟!
画卷节目:朗朗的读书声,悠扬的古筝琴声……响彻全场!一幅巨大纸轴徐徐打开,水墨洇开,日月山川,或汪洋恣肆,或灵动轻盈……无论是《清明上河图》的恢宏大气,还是“春江花月夜”的轻盈动人……都非常诗情画意!
文字节目:刚柔结合,美!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吟诵着《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个场景,一看就是张艺谋的手笔!加上活字印刷表演,表达了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为贵”。最后呈现出浪漫的桃花,温柔且诗意……
星光节目:看惯了朗朗独奏,突然多个人,感觉是“画蛇添足”!还不如继续独奏好些……
歌唱我的祖国 节目:56民族团结一致,拥着五星红棋入场……主唱小姑娘唱得不错!
《我和你》节目:主题曲很一般,刘欢和外国女歌手声音很不相配,感觉不能融合在一起,还不如换成孙楠!词也写的一般,还不如“北京欢迎你”!
太极节目:天人和一,人和自然和谐共生!但我看不太懂……所以体会不深!
开幕式中,有一点印象很深!代表中国人民,感谢世界各族人民,在中国发生汶川大地震时,给予我们的帮助!人,就要懂得感恩……
感受:五千年中华文明震撼世界,开幕式很像张艺谋的大片,很多场景,一看就是张艺谋的手笔。很大气,气势宏伟壮观,很喜欢!导演没选错,不愧是中国的首席导演!但很多演员就很一般了……
遗憾:开幕式中,没有看到福娃,也没有看到刘翔,是不是让张艺谋给忘记了?
我是个很随性的人,随笔啊、随想啊都是写得比较多的,但在看了奥运会的开幕式后,我决定很郑重的写下近20年不写的“观后感”。
看了开幕式的人都会被开场的击缶的场面所震撼。“缶”是中国八音中的土类乐器,该类乐器主要逊有两种,一个是缶,另一个是埙(xun)。缶的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火钵,是很少见的乐器。缶本是用来装酒的瓦器,敲打起来就算是音乐了。战国时候,秦王和赵王在渑池地方喝酒,秦王为了助酒兴,要赵王为他鼓瑟,慑于强秦,赵王无奈只得不情愿地做了,赵王的大臣蔺相如看不过去,一定要求秦王为赵王击缶,不敲他就拼命,秦王没办法,只好也敲了一下。这就是中学读书时课文中谈及的缶。当我看到2008个身穿黄衣的汉子击打“缶”的场面后脑子中第一反应就是“满城尽戴黄金甲”,张艺谋的风格尽显,当然这也可以理解成古老的华夏文化象征。随后听到了迄今为止最为动听的“歌唱祖国”,原来这首歌是可以这么唱的。雄浑嘹亮可以鼓舞民众的志气,委婉清澈却更能体现自信,我深深地被这歌声打动了。随后的众多篇章尽显中华文明的特色,但我已经没再仔细欣赏了,与其说是对古老中华文化的熟悉,不如说更多得体会着国家强盛带给我们的感动和自豪。
等到运动员入完场已经快十二点了,中国队入场时的高潮是每个中国人都值得骄傲的,我们并不民族主义的推崇自己,但与屈辱的近代史中的中国相比我们已逐渐将自豪视同平常。我注意到了一个布置,就是作为路线图标志的众多青春少女,从入场式开始到结束的两个多小时她们一直在跳着舞,真是伟大!的确,事后知道当天在鸟巢外面竟然还有数十万的民众在看奥运会,当然他们一定知道在家里看电视会更清楚更舒服,但是投身奥运中去不正是我们以实际行动倡导奥运精神的最好说明吗!
当开幕式结束后,沙拉布莱曼那天籁之音依然萦绕在耳边,我已经不太能想出曾经看到的一幕幕场景,但我清楚的记忆着那火炬点燃后高高屹立的场景。开幕式演绎了中国式的神话,奥运会彰显的是中华民族的魂魄。
2008年8月8日,旷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终于要开幕了,我老早就吃好了晚饭打开了电视,坐在沙发上等待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的来临。晚8时,伴随着绚丽的烟花和整齐的“击缶”声,盛大的开幕式开始了。
开幕式文艺表演《美丽的奥林匹克》,分成了上篇《灿烂文明》和下篇《辉煌时代》。《灿烂文明》首先出现的是一幅跨越时空、意境优美的中国巨型画卷,画面中呈现的是散发着中国古典韵味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而后又出现了古代四大发明、敦煌飞天、水墨画、孔子语录、戏曲、茶、瓷器等文化元素。下篇则强调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及中国融入世界的愿望。之后,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共同演唱了此次奥运会主题歌《你和我》,各国运动员入场。接着,开始了主火炬点燃仪式,中国昔日的“体操王子”李宁飞绕“鸟巢”一周后点燃北京奥运会主火炬。
可以在龙舟上挂奥运商标吗
只要不用在商用上都可以的,简单地说就是只要不是未经授权许可,私自借用奥运名义进行商业活动,像是卖福娃或者假借奥运名义敛财,比如说印着个奥运会徽,五环旗,就充当奥运特许商品。对于楼主说的,应该只会得到嘉奖,不会受到惩罚!就当是宣传奥运了!最后祝楼主能在龙舟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了咯!
善埙者,富贵也
埙是汉族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在世界原始艺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埙的起源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
在遥远的七千年前的原始社会里,人类正在与天地做着斗争,人类生存很大一部分程度还在依靠狩猎。
而这时的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
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
不知道谁第一个吹响了这遥远时代的声音,从此以后,人类历史上最早的闭口吹奏乐器出现了。
后来随着社会进步而演化为了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
壎,乐器也。以土为之,六孔。——《说文》。字亦作埙。
东汉的大先生许慎花了四十年成书的《说文解字》里也给出了埙的介绍。
当然,不单单《说文解字》当中有埙的记载,我国先秦时代很多典籍里都有埙的记载。
甚至到了后来——埙箎
埙为土制乐器,篪为竹制乐器。
埙篪合奏声音和谐。后用以表示兄弟和睦,也代指兄弟。
埙的声音,是悲凉至极的,给人以无穷的想像的。
有人说,埙的声音是模仿猿啼之声,悲切的很。
有人觉得,埙的声音会让人想到荒野落日,古树老城。
分不清是埙在哭还是人在哭。
像那与世独立的隐士,于冬夜寒风飘雪的空旷江湾,借着心境领悟,用随带的埙吹一番以慰问了自己的魂灵。
从半坡到汉唐,埙经历了由单音孔到多音孔的演变过程。
逐渐形成能表达高雅、清丽、悲壮、深沉、凄凉之意的成熟乐器,被封建帝王们封为"雅乐"盛行于宫廷。
《诗经·小雅》中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chi)"这样的关于描写埙在古代宫廷盛典中的演奏情景。
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埙从明代起就失传于民间,所以对二十多年前的现代人来说,相当多的人对埙是陌生的。
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位名叫杜次文的北京青年男子用古埙演奏的古曲《楚歌》令所有在座的人为之惊叹。
从此"中国魔笛"便成为埙的别称。
从此开始引起民乐学术专家和民间艺人们的关注。
从远古走来的埙,历经七千年风雨凄迷,看遍人间喜乐悲欢,又再次吹奏那直击心灵的孤傲与凄清之音。
(现在的音乐APP,一般是虾米里面有这些经典高雅的音乐,推荐大家几首不错的埙奏或者独奏的乐曲吧:
寒江残雪
先秦·汉魏六朝·古乐遗响·哀郢
楚歌
湖乡春晚
苏武牧羊
流水行云
月下海棠
春江花月夜
阳关三叠
南乡小调
长亭怨慢)
“埙”最早出现于什么朝代?
埙是古人技法乐器,管乐器里边全世界最早的在全国6700多年以前出现的古乐器。在西安的半坡出土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就有该种乐器,那时候是将其用做打猎用的集合人的像号角一样的工具。当时只有一个一个小3度的孔,后来就发展到当做乐器来使用。商代的时候埙已经发展到五孔,该五孔以后就成为一种正式的乐器使用,但是由于五孔再也没有发展,明清时代埙就失传了。
从半坡到汉唐,埙经历了由单音孔到多音孔的演变过程,逐渐形成能表达高雅、清丽、悲壮、深沉、凄凉之意的成熟乐器,被封建帝王们封为"雅乐" 盛行于宫廷。《诗经·小雅》中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chi)"这样的关于描写埙在古代宫廷盛典中的演奏情景。
由于埙从明代起就失传于民间,所以对二十多年前的现代人来说,相当多的人对埙是陌生的。1984年在洛杉矶奥运会上,一位名叫杜次文的北京青年男子用古埙演奏的古曲《楚歌》令所有在座的人为之惊叹,从此"中国魔笛"便成为埙的别称。从此开始引起民乐学术专家和民间艺人们的关注。
阴占中是陕西蒲城县平鹿乡的乡村音乐教师。十多年来因为喜爱古埙的音色,痴迷于埙文化的他,在自己家里设了一个手工作坊专门从事埙的研究与制作,成为陕西民间的小有名气的专业制埙人。
在这条遗留着古代文化韵味的古街上,埙已经变成了旅游商品跟陶质工艺品。但作为乐器,这些出自制陶艺人手中的埙,还不能够被称为乐器。它们只能吹出基本的音阶,不论是在音域、音色还是工艺制作上都不够规范。
埙的历史
埙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多用陶土烧制而成,亦称“陶埙”。《乐书》中记载:“幽王之时,暴辛公善埙”;《世本》中也有“辛公造埙”之论;《拾遗记卷》中记载“疱牺灼土为埙”。这些记录都认为埙是“辛公”或“疱牺”发明的,但是它们缺乏科学的依据。埙是原始先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乐器,它可能来源于先民狩猎用于投击鸟兽或模仿鸟类鸣叫,诱捕鸟兽的工具“石流星”。由于石头上有自然形成的空腔或洞,当先民们用这样的石头掷向猎物时,空气穿过石上的空腔形成了哨音。有了制陶工艺后,石器工具逐步被陶器代替,石流星逐步发展演变成陶埙。
近代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埙有: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无音孔埙和一音孔埙;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一音孔埙;山西万荣县出土的二音孔埙和三音孔埙。这些埙只能发出很少的几个音。它们的形状,有的直长如管,有的作椭圆形,有的作扁圆形,经碳同位素十四测定均为距今6700~7000年前的产物。
甘肃玉门火烧沟文化遗址的平民墓葬中出土的二十多枚彩陶埙,是属于距今四千年左右原始父系氏族社会早期埙的实物。这些彩陶埙均呈鱼形,在鱼嘴处开有吹孔,鱼身上开有三个指孔。河南辉县琉璃阁殷墓出土的大小陶埙和安阳小屯殷墓出土的陶埙,呈平底梨状,这种埙除顶部开有吹孔外,腹壁上的指孔已由火烧沟的三个增加到五个(前三孔后二孔)。它们比火烧沟鱼形埙又多出两个发音孔。
史书上也有许多关于埙的文字记载。《尔雅》记载:“烧土为之,大者如鹅子,锐上平底,形如称锤,六孔”。《礼图》记载:“大者为雁卵曰雅埙,小者如鹅子曰颂埙。”《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在古代,埙的制作材料有石、骨、玉、象牙等多种,但主要还是以陶土为主。周代将乐器分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大类,在“土”类乐器中主要是指埙。汉代出现了六音孔埙,宋代曾有过七音孔的木埙。历史上,七音孔埙一直被沿用,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刊印的《皇朝礼乐图式》卷八中绘有埙的图样,其形制为:“上锐下平,前四孔,后二孔,顶上一孔,以手捧而吹之”。可见那时人们使用的仍还是春秋时代就已出现的七孔埙。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吴浔源曾编有《棠湖埙谱》,是迄今仅有的一本埙谱。传统埙的形制为圆形,上尖、削肩、腰粗、平底、内腔空、形似鸭梨,顶端开一吹孔。它曾经是宫廷乐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合奏或独奏。到了清朝末年,只有宫廷雅乐中还可偶闻埙乐外,几乎已经听不到这种乐器的声音了。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 年代,在音乐公演中埙乐几绝于耳。
20世纪80年代,音乐工作者对埙进行了改进,放大了体积和肩部,扩展了内腔,使音量增大,音孔增加到8至10个。1983年,湖北省歌舞团的赵良山首次用埙在《编钟乐舞》中演奏《哀郢》,乐曲仅仅一分钟,但给人耳目一新的艺术享受,轰动国内乐坛。1984年,杜次文在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演奏曲目《楚歌》,这是埙乐首次登上世界舞台。
近年来,埙越来越多的出现在舞台上。一些音乐家开始为埙作曲(如谭盾的《乐队剧场Ⅱ:—埙》)。人们对埙的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1997年,张维良出了第一张CD专辑《问天》以后,部分演奏家陆续都推出了埙的独奏专辑。在埙的制作改良方面,某些制作家在古埙的基础上,研制出了多种形制的埙,如葫芦埙、握埙、鸳鸯埙和子母埙等等。这些埙的形制已经不同于传统的埙,但是某些改良为了追求扩充音域,增加了音孔数量,很多时候并不方便演奏,这些改良还需要经过演奏实践进一步证明。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十孔埙。
埙的音色幽深、哀婉、空灵。它以土为坯,取天地之灵气,采五音之自然,结构简单而饱含了中华佛、道、儒之精神,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喜欢。
张维良的个人经历
张维良,青年笛箫演奏家,1957年出生于江苏苏州,自幼喜爱音乐,八岁开始学笛,1967年得到著名笛子演奏家赵松庭先生的精心培养和系统训练。1977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先后师从赵松庭、冯子存、刘管乐、王铁锤等老师。1981年转入音乐学院器乐系。1982年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后留校任教,任该校笛子专业主课教师。
1987年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个人笛箫独奏音乐会。1987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音乐入门丛书《笛箫演奏法》。1992年1月举办了《别梦》独奏音乐会。1993年与日本著名尺八演奏家——克里斯朵夫举办了专场音乐会;与法国著名长笛演奏家弗郎索瓦联合举办了专场音乐会;在台湾《音乐与音响》刊物上发表了《当代中国笛乐文化发展的透视》。1994年在《中国音乐》上发表论文《笛箫乐器呼吸理论及其实践》。1995在《中国音乐》上发表论文《中国竹笛教学回顾与展望》;在香港雨果乐讯上发表的论文《冯子存的笛子演奏艺术》;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音乐入门]丛书《箫演奏法》;年底创建了“华夏室内乐团”任团长;6月举办了《忆吹箫》独奏音乐会。199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音乐入门丛书《箫曲四十首》;率团参加法国96’现代音乐节。1997年推出了箫与多媒体结合的专辑《箫的传奇》。
2000年12月26日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举办《张维良笛箫独奏会》。2000年10月,作为专家出席全国首家埙质量鉴定会,为埙及埙乐的进一步发展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2001年1月7日在中国广州星海音乐厅与广州交响乐团演出曹光平先生的《中国大曲——埙与笛》交响作品音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担任大型团体表演《自然》配乐的作曲、配器以及整个开幕式全部文艺演出的箫笛演奏 。